我們一家陌生人

 

我們一家陌生人》原書名Strangers in the House,我想應該有一語雙關的意思,既指作者拉加一家子,又指巴勒斯坦土地上劍拔弩張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小說書名和文案都用輕鬆活潑的方式介紹這本書,大概是要淡化內文傾向嚴肅小說,讓讀者用輕鬆的角度閱讀,不去背負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爭鬥幾千年的沉重歷史。閱讀時我倒是很開心,本書既是地理又是歷史,既簡單又深刻,聽見來自遙遠耶路撒冷的真實聲音。

 

 

這是本回憶錄,拉加回憶父親一生作為和對自己影響,閱讀同時也看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這塊土地上千年來的恩怨。1948年,以色列建國,相對於原本生活在這裡的巴勒斯坦人來說,就是失去他們的土地。在以色列佔領佔領下,拉加的律師父親阿齊茲是務實主義與先行者,他眼看巴勒斯坦人無法擊退以色列,洞悉該和過去做了斷,把以色列從抽象的觀念,轉變為用談判方式為巴勒斯坦謀求最大利益,理出這塊土地的分治管理。但這違背當時多數巴勒斯坦組織的觀念想法,多數巴勒斯坦組織認為以色列是純粹敵人,凡是與以色列接觸談判者,都是叛徒賣國賊,所以父親被政治團體扣上叛徒賣國賊的帽子,他一生為一個棄他而去的目標努力。 

 

繼承律師父業的拉加看在眼裡,不願意再接觸政治,轉而從改善巴勒斯坦人在被佔領下的人權法制著手。而父親認為這是行不通的路,沒有政治權力一切都是空談。這段父子的分歧點閱讀時讓我思索,政治是個大染缸,想運用它的影響力,又容易被染黑,利用,吞噬,拒絕政治看來又一派天真爛漫。父子倆誰對誰錯,一時還真說不清楚。拉加對父親的情感、景仰、渴望受認同,一直在父親的期待和自己的理想之間掙扎,終於走出自己的路。

 

  

這段父親阿齊茲對以色列的看法真精采,忍不住抄上來:方便的是讓以色列維持在抽象的層次,而非降低到僅止於敵人的層次,對付敵人可以設法與之戰鬥,努力求取讓步認可,甚至可能和平共存。他拒絕把敵人抽象化的情形。 

 

我喜歡這句話:我們的英勇之處不在於身涉巨大的危險,而是日常生活不屈不撓地面對微小的煩憂和阻撓。

 

小說裡我特別稱讚的兩點,一是沒有把宗教扯進來,若把宗教說進來的話,耶穌和阿拉之爭就沒完沒了;另一個是沒有特別從悲情控訴的角度敘述,大多是客觀陳述事實,讓讀者了解巴勒斯坦發生什麼事,反而可以讓讀者自己延伸思考、縱觀全局。且寫小說敘事時,客觀的事實和主觀的感情拿捏恰當,難能可貴。

 

我們一家陌生人

作者:拉加.薛哈德

譯者:郭品潔

聯經出版 20101001日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文學小說 西亞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