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界最負盛名的紅皮米其林餐飲指南(Le Guide Michelin),其實文字描述非常樸素,再簡單不過: 

米其林一星表示:值得停下來的好餐廳。

米其林二星表示:非常好的廚藝,提供一流的食物和美酒,值得繞道前往,但所費不貲。

米其林三星表示:完美絕頂的廚藝,值得專程前往,可以享用精湛的美食、精選的佐餐酒、無缺點的服務和極雅致的用餐環境,即使掏空腰包也值得。

  

好像這幾乎是每位廚師用盡一生追求,必須非常專注於廚藝上,代表完美的米其林二顆星三顆星,不過是繞道前往或專程前往的問題而已,其實不然,在全球眾多的法國餐廳,米其林三星餐廳不過二、三十家,如鳳毛麟角,代表法國美食的最高殿堂,完美境界。

 

 

《米其林情緣》,這本小說是美食的故事,廚師的故事,追尋的故事,也是人生的故事。哈吉誕生在香料王國印度,家裡開印度傳統餐廳,從小就在廚房與傳統市場裡長大。一場意外讓父親帶著全家移居英國,後來在吃遍歐洲各家名餐廳的馬拉松旅行裡,機緣巧合停留在法國小鎮盧米埃,他們決定在盧米埃小鎮展開新的人生,開起印度餐廳。家裡對面、百呎距離是米其林二星餐廳,由法國餐飲界享有盛名,優雅的麥洛伊女士經營,麥洛伊女士發現哈吉有絕佳的味覺和烹飪天賦,幾經波折後,哈山拜師學藝,學習正統法國烹飪藝術,一場跨越文化界線,印度小男孩追尋美食藝術之旅。

 

 

從米其林二星到三星的路途非常遙遠辛苦,必須經過好幾年的觀察,持續維持在水準之上的表現,廚師從一大早開始,戰戰兢兢直到到深夜打烊,數年如一日,不能有絲毫怠惰偷懶才有可能達成。80年代真的有一位巴黎廚師Alain Zick,因餐廳由三星降為二星而自殺,當時引起世人譁然。大概在90年代左右,美食界漸漸揚棄過去對美食的看法,揚棄濃郁的口味、繁複的醬汁、精美的雕工拼盤,回到食物的原味,回歸食物的本質,重新出發。小說裡哈吉對美食的定義簡直讓我感動,我和他的看法幾乎一樣,在多年南征北討、東吃吃西喝喝的歲月裡,我發現真正能百吃不厭的,不是技巧繁複的烹飪手法,而是新鮮原汁原味的食材,是食物的真味道,哈吉用高更的畫《用餐》這麼形容:那極其簡單的畫面──三名當地居民、香蕉、桌上的碗。這畫面讓我目眩神迷,是因為它讓我明白,唯有真正的大師,才能剝除所有的虛飾和誇張,只在盤中留下最簡單、最純淨的材料。

 

我一向對印度料理很好奇,對歐陸食材很有興趣,對法國料理更興致盎然,這本小說太邪惡了,把這三者融於一鼎,煮成一鍋,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讓我滿足;讓我感動的,還有那源源不絕,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這是一場美麗鮮活的生命之旅,美食饗宴。

 

米其林情緣(The Hundred-Foot Journey(百呎之旅)

作者:理查.莫瑞斯(Richard C. Morais

譯者:莊安祺

時報出版 201102月28日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文學小說 美國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