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

 

煮酒論英雄,近年來對岸流行重新品歷史,對愛看歷史的我來說,非常樂於見到,《說春秋》談的自然是東周時的『春秋五覇』。春秋難懂,難就難在既多且雜,眾多封國各自有各的跌蕩起伏,自周朝王室勢力式微後,亂成一團,下殺上,人人爭當大哥,交相伐,大家彼此看不順眼,千頭萬緒,不好描述,但也正是亂世出英雄的時代,時勢造英雄,能人輩出,精采萬分。

 

別擔心春秋難懂,賈志剛唱歷史給你聽,我私下把這類將歷史融會貫通後,加入自己的心得體會,融入古今時事典故,用現代詞彙比喻說明給你聽,稱作「唱戲」,又演又唱,比章回小說有趣,比說書精采。看倌們,且沏上一壺茶,聽作者賈志剛唱春秋。

 

 

我對上古歷史很有興趣,這是中華民族的起源,自三皇五帝的傳說,到夏商周三代。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印證了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證實商朝存在,但也因甲骨文4500個字中,沒有一個「夏」字,沒有任何說到夏代的文字,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夏代存在,而被視為半信史。其實夏與商比較接近一個部落,而不是一個國家,且範疇不大,即有可能是並存的部落。到了周朝,歷史逐漸明朗確切,春秋有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記載,有明確的腳印供世人了解探訪。

 

春秋好,好在:1.沒有皇帝,當時秦始皇還沒有出生,還沒有創立皇帝這封號(秦以前稱王),還沒有大如天地的皇權,中國人還沒有完全被奴役。2.孔子儒家思想尚未獨霸天下,諸子百家思想爭鳴,大鳴大放,還未受到儒家壓抑。而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是有其特殊時代背景和需求,後來甚至外族(非漢族)統治中國時都知道,尊儒術即能攏絡讀書人的心,把孔子愈捧愈高,物極必反,僵化了中國人的思想與創造力。

 

 

西部小國周滅了中原大國商後稱王,天上封神(封神榜),地上封國(諸侯),實行封建制度,傳說周文王姬昌有一百個兒子(我更好奇他有幾個老婆?),一百個兒子可有的封了,歷史上不斷告訴我們,不管是同根同源的手足親王,或是出生入死打天下、比血還濃的異姓王,日後都是造反的根源,春秋即是這些諸侯的爭霸史,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西周末,周幽王與褒姒「烽火戲諸侯」,中華民族第一個賣國賊申侯引犬戎叩關,攻破鎬京(陝西省長安縣西南,灃河東岸),西周亡。周平王繼位,遷都雒邑(河南省洛陽縣西),史稱東周,春秋戰國時代開啟。

 

我很喜歡作者說公子小白(齊桓公)崛起時,用對照的方式分別呈列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策略對照,明顯易懂。作者非常推崇周公,說主宰中華文化的孔子與老子思想,不過是周公思想的不同解讀,還有說明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管子思想,和他的「國家大妓院」,都讓我開眼界長知識,拍案叫好,且笑聲連連,非常愉快的讀史經驗。但是我還是固執務實的主張秦始皇是中國「天下第一人」,中國幾千年來都無法脫離他規劃的範疇,逃不出秦始皇的手掌心。

 

關於春秋時的作戰:春秋以車戰為主,通常出兵,只說車多少乘,不說人數。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車戰開始時,戰車駛向對方,兩方開始交戰:先是遠程,射者對攻;戰車靠近後,車右用戈矛交戰;然後戰車擦身而過,駛離對方,再是用弓箭對射。這個過程為「合」。戰車駛遠之後,各自必須兜過頭來,準備第二次進攻。這個戰車掉頭的過程,就是「回」。然後兩車再駛近而「合」。一個「回」,必有一個「合」。「回」「合」「回」「合」不斷繼續,直到一方敗北逃逸。

 

延伸閱讀:讀《說春秋之二:秦晉恩怨》

讀《東周列國那鍋粥》:茶壺裡的風暴

 

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

作者:賈志剛

大旗出版 20110308日發行

arrow
arrow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