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春秋之二:秦晉恩怨

 

看歷史時你會一直發現四個字──重蹈覆轍,同樣的遊戲,換個場景,換批人馬,然後犯下同樣的錯誤。有人說:人類在歷史上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能在歷史上學到的教訓。 

 

所以中國歷史上的遊戲何時玩完了呢?之後只是一直在重複,比如說我幾乎認為中國的政治遊戲在漢武帝時就玩遍了,在他之後就只是重覆,玩不出新招。百官大牌,不鳥皇帝,不聽使喚,漢武帝可以內臣制外臣,以微制貴,形成「近臣政治」,難怪每個朝代都有人要「清君側」(包含現代);百官坐大,他可以引進外戚(皇后的親戚),以外戚壓制文武百官,形成「外戚政治」。外戚坐大,沒關係,換個老婆,換批外戚;下下策還有宦官可以用,這是「宦官政治」。中國宮廷權力大概就是這麼玩。那其他的呢?看完《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說春秋之二:秦晉恩怨》後,我幾乎覺得中國的謀略已經玩完了,是的,老謀深算、機關算盡,中國引以為傲的謀略,放眼世界也是最棒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玩完了,後人只能偷學,後來只是重覆,春秋戰國時期,四百多年的大混戰,實在太精采了。

 

 

《說春秋之二:秦晉恩怨》裡,最精采的是公子重耳,也就是晉文公崛起,他老爹晉獻公一生征伐,殺很大,能殺的連親戚宗族大老都殺光了,有三個兒子都是一時之選,老大申生,老二重耳,老三夷吾。但糟糕的是老爹獻公寵愛驪姬,驪姬非要獻公殺掉這三個兒子,立驪姬生的小兒子奚齊為太子。我們來比較看看這三個兒子的個性和做法: 

 

老大申生幾乎是聖人,溫良恭儉讓樣樣不缺,公認一定是好國君,但也因為太完美,不玩機巧,老爹受愛妾驪姬挑撥要殺他,他認為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慷慨就死。古人後來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當父母盛怒之時,以大杖加來,後果或死或受重傷,反使父母懊悔不安,貽父母以不慈之名,所以說大杖則走。況且老爹獻公不一定真的要殺他,做做樣子給驪姬看。聖人很難當上一國之君,有點像招牌,掛著就好,能看不能用。 

 

老二重耳一個字,逃。他是個頗有江湖味的人,最大好處是真誠待人,思想開明能納言,所以有一大票朋友長輩幫他。他當時其實有能力宰了來殺他的殺手,但是這樣做好像跟老爹作對,他帶著一群謀臣流亡他國。

 

老三夷吾算號人物,心狠手辣兼無恥,你要殺我,我先殺你,宰了殺手再逃。

 

流亡期間,老二重耳有機會先當晉國國君,但謀臣舅舅狐偃不讓他取,讓給老三,老三夷吾先當上晉國國君,就是晉惠公。心狠手辣兼無恥的人容易先成功,當時晉國你殺我我殺你亂成一團,只有心狠手辣兼無恥的人才鎮得住,但最後終將失敗。老二重耳流亡至翟、齊、曹、宋、鄭、楚、秦國共十九年,顛沛流離,終成大器,成就一代霸主──晉文公。神奇的是當初流亡(其實是逃亡)時,帶出去的人一個都沒少,一個都沒逃,一根毛都沒掉,全數帶回來,只是老了十九歲,也許這說明了什麼是領袖,什麼是領導魅力,為什麼別人願意跟你出生入死,用什麼來成就大業。 

 

書上說了一個典故很有趣,有兩個人,一個叫東關五,一個叫梁五,合稱二五,是晉獻公的寵臣,專門陪著獻公吃喝玩樂拍馬屁,啥都不會,這是二五(二百五)的由來,我一邊笑一邊長知識。春秋太精采熱鬧,來看熱鬧,也看門道。

 

延伸閱讀:讀《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 

 

說春秋之二:秦晉恩怨

作者:賈志剛

大旗出版 20110601日發行

arrow
arrow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