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偵訊師

 

偵訊師?聽起來有點莫測高深,像罕見稀少的行業,其實這一行業人們一點都不陌生,還擁有古老悠久的歷史,這一行按照書裡的說法是情報擷取,通俗說法是嚴刑拷打的逼供者,不擇手段,只問結果,以殘暴著稱,以痛楚帶出真相,這是檯面下的行業,見不得光。

 

「來人啊,大刑伺候」,看電視劇看到這樣的橋段時,總令人十分不忍,看越戰電影看到美軍被越共俘虜、地下情報工作人員被敵方生擒、黑幫堂口動用私刑,酷刑逼問情報,施刑者都是手段殘忍、猥褻無名的小角色,小說主角正是說這樣的人物。

 

 

小說描述蓋格是這一行的箇中翹楚,他不問對象,無關是非道德,只販賣真相,哈利是他的搭檔,原是落魄的訃聞記者,負責過濾接案,兩人合組工作室,儼然是這一行的佼佼者。某日有個case,原先是要拷問高價藝術品的下落,送來的「貨」卻是侵占人的小孩(當事者落跑),破壞了蓋格不接小孩、老人、心臟病患者的三不原則(他們不耐逼供),在「急件」的狀況下,蓋格破例接案,卻發現事有蹊蹺……

 

 

犯罪集團的食物鏈裡,偵訊師、逼供者的階級不高,卻有重要的作用,在這集恐怖、暴力於一身的階級裡,也有位階高和位階低的區別,作者是用使用暴力和痛苦指數的手段來區別,我私人不認同,原因是你沒有辦法在一團骯髒污穢裡,區分誰比較乾淨,誰比較骯髒,都是令人作噁。但且讓我們暫時放下成見,享受這個特殊角色帶來的閱讀樂趣。

 

蓋格的手法不是訴求身體暴力,主要是心理暴力,他的手法是先以身體痛苦帶來恐懼(這是前菜),令受刑者停留在恐懼中,並轉換成心理恐懼和扭曲、崩潰,有點像我知道你不會說,你不是抓耙仔、洩密者,但你沒必要承受這樣的痛苦,你不必當那個人,然後用各種情境讓受刑者面臨極限,決堤崩潰,自我妥協,脫離「不說者」的角色,最後在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說出真相(這樣真的有比較高尚,我很懷疑)。人,任誰都不是殺人機器,蓋格在心裡砌一道牆防堵,用近乎清教徒的清貧生活保持清醒和敏銳,高牆底下其實是一個無助的小孩,這回case送來的青少年喚醒他心中的小孩,記憶裡的空白,蓋格甦醒了,潛意識裡他需要一個出口,其實蓋格身邊的每個人都需要出口,不論是認不清自己存在價值的哈利,或蓋格的心理醫生、年老失婚的柯立。

 

《無名偵訊師》雖然充滿暴力、扭曲情節,但這似乎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在描述上用近乎007詹姆士.龐德的風格一一鋪陳物質,也用同樣的手法一一刻畫每個角色的心理意識,如同一張網,形成一個有立體感、有縱深的故事,提供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人性、痛苦與恐懼,最終找到救贖,閱讀時令讀者坐立難安。

 

無名偵訊師 THE INQUISITOR

作者:馬克.艾倫.史密斯 Mark Allen Smith

譯者:陳靜妍

大塊文化出版 20120830日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推理小說 美國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