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男孩

 

我想多數讀者的北歐推理小說閱讀經驗和我一樣,從《馬丁.貝克刑事檔案》開始,接著看韋蘭德警探、厄蘭德探長、千禧年三部曲、哈利警探、或其他零星閱讀。一路看下來,印象最深刻的是北歐推理小說裡的「警察程序小說」和濃濃的社會意識,北歐推理小說大多採用「警察程序小說」,這傳統是追隨前輩《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的腳步;關於小說裡濃濃的社會意識,我私人認為是因為北歐五國是高度成熟、制度完善的國家,並帶有濃厚社會主義色彩的緣故,因此探討社會,關注制度上為人忽略的陰暗面,是北歐推理常見的主題。《行李箱男孩》正是北歐懸疑、犯罪小說,並入圍北歐犯罪小說協會最佳犯罪小說「玻璃鑰匙」獎、丹麥年度最佳驚悚小說獎、美國獨立書商年度選書等多項肯定。

 

 

「玻璃鑰匙」獎(英文Glass Key Award),是北歐五國的推理小說年度文學獎,創立於1992年,以達許.漢密特的小說《玻璃鑰匙》命名,每年由斯堪地維亞犯罪作家協會(Crime Writers of Scandinavia)頒發,現在已經是好看和北歐犯罪小說晉身歐美主流書市的保證。本書篇幅橫跨丹麥和立陶宛兩國,內容描述妮娜受驚慌的朋友之託前往車站置物櫃取行李,行李箱內竟然裝著一個全身赤裸、約三歲大的小男孩;一件慘無人道的綁架案,讓絕望憤怒的母親、功利卻救子心切的富商、自身一團混亂卻以拯救世界為救贖的紅十字會志工妮娜,三個不相干的人在黑暗多舛的路途上相遇……

 

 

若看過勒翰推理小說《再見寶貝,再見》的讀者,一定會被這句話震撼:再也沒有比孩子失蹤所造成的安靜更強的聲音。《行李箱男孩》同樣是講小孩失蹤,不同於前者的地方在於不純粹從失蹤小孩家長的角度描述,觸角延伸更廣泛更多面向更多層次,關注更多社會陰影、人性、自私與貪婪。看推理小說時,若看到從蘇聯解體後開始講起的故事,我一定會特別關心,對這些解體後獨立的國家來說,俄國人走了,政治上自由,但也留下許多失序和問題,某些人往富裕的歐洲國家偷渡掏金,但因沒有身分最後淪為罪犯妓女,從事犯罪、毒品、人口、器官買賣,造成另一波社會問題,小說處理的正是這類問題,從丹麥、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國家立陶宛、人性,三個面向探討,考驗人性,同時也讓讀者思考。當看到這類罪犯只有比別人更自私、更邪惡、更暴力、更壓榨別人才能生存時,真令人感到難過。 

 

《行李箱男孩》不僅描述富裕社會另一面向的陰影,更從人性、心理的角度剖析,相對於北歐國家的人民來說,該用何種態度面對是另一個重要課題,沒有人願意見到因仇視新移民而發生的20117月挪威血腥大屠殺,慘死77人的世紀悲劇。

 

 

後話:我必須害羞的說,關心國際足球動態就是我的國際觀,看到小說裡「北西蘭警局」,我馬上知道這是丹麥的一個地區地名,因為該地的「北西蘭足球俱樂部」去年打敗丹麥豪門球隊(如哥本哈根等球隊),以黑馬之姿意外拿到丹麥頂級聯賽冠軍,這是支年輕的球隊,並首次闖進歐洲冠軍盃聯賽。

 

延伸閱讀:讀《行李箱男孩2:消失的塔瑪斯》

 

行李箱男孩 The Boy in The Suitcase

作者:琳恩.卡波布(Lene Kaaberbøl) 安奈特.婓瑞斯(Agnete Friis

譯者:顏湘如

馬可孛羅出版 20130105日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推理小說 北歐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