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目擊者

 

有時候一本推理小說好看,不在於殺人詭計多麼奇特、機關如何精巧繁複,不在於血流成河、屍體一具接著一具出現驚悚嚇人,而是情節絲絲入理,環環相扣,劇情發展抓住讀者的心,讓讀者產生同理心與共鳴,認同書中人物,爲主角開心或難過,爲死者不捨與惋惜。《最後的目擊者》正是這樣的一本懸疑推理小說,不在殺人詭計和寫作技巧上炫技,以情節內容吸引讀者,讓讀者心疼、感動,為單親媽媽凱特加油,為花樣年華的女兒艾蜜莉亞難過、不捨。

 

 

小說開始當青春年華、就讀高二的女兒艾蜜莉亞驚艷出現,正要開始她的人生,正值讀者為她的青春喝采時,就傳來她在學校跳樓自殺身亡的噩耗。從小獨力撫養女兒、剛成為法律事務所資淺合夥人的凱特無法置信,無法接受從「二個人對抗全世界」變成一個悲傷無聲冰冷孤單的家。當凱特難掩哀慟時,手機突然接到匿名簡訊「艾蜜莉亞沒有跳樓」,凱特決定振作,展開調查,跌進絢麗、但殘酷程度一點都不輸給成人社會的青少年世界

 

 

青春無敵,何其美好又何其短暫,我們經歷,失去,變成無趣──所謂的大人,懂得其中的珍貴,希望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鼓勵他們多方嘗試,探索世界,探索自我,允許在指認識世界時犯錯,在青春歡笑與淚水中成長。關於青春,我們都不忍苛責,只想盡力保護他們,可是當孩子擺脫幼獸證明自己長大時,必須建立自己的世界,練習獨自處理事情,獨自面對,不再把每件事情告訴父母,這是成長的印記和必經的過程。處在幼獸和成人交接之時的青少年時期是最艱難的,分不清危險又獨自奮戰,而青少年世界又何其殘酷,世界上沒有一本完美的青春教戰守則,能確保孩子都能安然長大,艾蜜莉亞沒有安然長大。 

 

小說裡談到霸凌,如艾蜜莉亞的遭遇,我們在成長時期或多或少都曾經遇過一些同儕團體,如兄弟會、姊妹會、小圈圈、幫派之類形式,迷惘無助時可能尋求這類團體依靠,而這類團體也許扭曲變形,不自覺地霸凌他人,誤以為能藉此尋求自己的地位,過程中也可能被團體裡的自己人霸凌。參加團體的重點是「讓外面的人感覺不佳,又不斷威脅裡面的人可能會失去他們的特殊身分。這些交互作用,總是充滿了危險」,最後可能失控。以上這些情形我們都不陌生,處在青少年時期真的很難處理好,霸凌大概是青少年最嚴重的問題,很多人都獨自承受,羞於告訴他人,「霸凌會在羞愧和孤獨的情況下,更加猖獗」,遇見霸凌一定要盡快告知他人,尋求幫助。這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看完小說我想問,凱特錯了嗎?艾蜜莉亞錯了嗎?不,我不覺得,有時候悲劇就在幾個無心插柳的小錯誤小疏失交互作用下,陰錯陽差發生,如果能重來,沒有人願意重導覆轍讓悲劇發生。青春是最美的歌,不怕犯錯,但前提是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寫心得時,我原本想認真分析凱特與女兒艾蜜莉亞之間對錯的純度,後來還是算了,公民與道德這一塊真的不是文學小說要處理的。認真的單親媽媽凱特工作家庭兩邊全心付出,善良、體諒媽媽、正在探索自己的女兒艾蜜莉亞,母女倆已經在讀者心中烙印下深刻的印象,和帶來一個好看懸疑的故事,直到最後一頁才真相大白,我想這樣就夠了。

 

最後的目擊者 Reconstructing Amelia

作者:金柏麗.馬克奎特 Kimberly McCreight

譯者:許瓊瑩

時報出版 2013年09月02日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推理小說 美國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