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回音

 

余光中的詩如此說:如果別離是一把快刀/青鋒一閃而過/就將我剖了吧/剖/剖我成兩段呼痛的斷藕/一段叫從此/一段叫從前…。人生能切斷嗎?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被迫與家庭親人分散,與情人分手,與祖國分離,與安身立命的文化分開,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而青鋒一閃而過的快刀有時是戰爭,有時是災難,原因多數是世道不好命運顛沛,少數是因為自己的叛逆。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小說訴說著分離與苦難的故事,對苦難的祖國阿富汗總有訴說不盡的思念和心痛,不是昨是今非或今是昨非,而是永遠有斷不了一條絲連著,斷藕在呼痛,祖國的苦難切切地呼喚他,阿富汗「每一平方英哩就有一千個悲劇」永遠在他心中翻騰。

 

 

胡賽尼的小說總是感動人心,從《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到新書《遠山的回音》(And the Mountains Echoed),以阿富汗的貧窮戰亂、物質缺乏反差對比現代人的富裕生活,在艱困環境鍛鍊的心靈與僅有渺小的希望恰恰衝擊了現代物質生活的脆弱精神面,讓讀者反思不已。《遠山的回音》從一個阿富汗父親忍痛賣掉小女兒開始,一對小兄妹從此被迫分離,顛沛流離,時代大崩壞裡的個人小崩壞,戰亂與苦難使許多阿富汗人失去了家庭與祖國的雙核心。

 

 

作者胡賽尼故事說得愈來愈好,愈來愈全面與成熟,不同於先前兩本書,不再只是消費阿富汗,不只是單一故事訴求感動,不只是情節直向發展,更多了橫向聯繫,橫向聯繫帶出許多故事,許多人生態度,許多不同的層次,以收養妹妹帕麗的華達堤夫妻在喀布爾的豪宅為軸心,有小兄妹一家人的故事,有華達堤夫妻的故事,有華達堤太太帶著帕麗去了法國、在巴黎生活的故事,有哥哥後來流亡到美國生活的故事,有後來居住在喀布爾蕭索豪宅的醫生的希臘故事,有鄰居回到喀布爾收回祖產想發國難財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在讀者心中發酵,都牽動讀者的心,更廣闊的世界增加了故事的寬度,更長的時間增加了故事的深度,更醇,更精緻,更香,更濃郁,更多人生不同滋味的《遠山的回音》,情感是死生不渝的軸線。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流亡在歐洲的舊俄貴族很感興趣,喜歡閱讀相關主題小說,看他們在巴黎咖啡館裡,在香煙與咖啡香味裊裊繚繞間,在文字裡侃侃而談,緬懷舊日美好時光。阿富汗的流亡不同於舊俄,宗教因素使他們相對封閉沉默,只是自己人相互取暖,「反恐戰爭」使彼此有更多猜忌,而清真寺就是他們的咖啡館,不是寄託,而是解脫。清真寺圓頂上的天空有一種空曠的寂寞,有一種鄉愁,余光中的詩最後如此說:斷不了的一條絲在中間/就牽成渺渺的水平線/一頭牽著你的山/一頭牽著我的眼/一頭牽著你的樓/一頭牽著我的愁。

 

 

遠山的回音 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Khaled Hosseini

譯者:李靜宜

木馬文化出版 2014/01/22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文學小說 美國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