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刑.jpg

 

《流沙刑》是一本法庭推理,不僅是瑞典年度最佳犯罪小說,還榮獲2017北歐玻璃鑰匙獎(最佳推理小說)。作者本身是一名律師,她於書末寫道:律師論理,作家則發揮想像力;律師務求正確無誤,而作家卻能為所欲為。她擔任律師的時間,是作家生涯的兩倍以上,正是如此,將律師職場的深刻感觸,透過作家的想像力轉化為小說情節,而小說情節又穿透法律,超越搖擺不定的正義,直指人性。

 

身為重度小說嗜讀者,閱讀時常常想,什麼是文學,除了文字裡的意象與閱讀感受之外,對於任何題材與情節都已經被寫出來的現代小說來說,可能很難奢求百分之百原創與波瀾壯闊的情節,但從另一層面來說,我認為文學是層次感,《流沙刑》即是這樣的作品,透過一個簡單的故事,卻營造了多重意涵的層次感,並賦予深度。

 

 

《流沙刑》內容描述: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某所高中教室,共有六人,其中五人中彈,十八歲的少女瑪雅持槍跌坐其中。瑪雅被指控參與這起屠殺,她的男友與閨密亦死於這起校園槍擊案。瑪雅是媒體眼中千夫所指的殺人魔,或是另有隱情?

 

 

過去傳統上精采的法庭推理小說,如約翰.葛里遜 John Grisham(代表作有《黑色豪門企業》《造雨人》《失控的陪審團》等),如史考特.杜羅 Scott Turow(代表作有《我無罪》《無罪的罪人》《原罪》等),情節大抵是撲朔迷離的案情,透過法庭上一步一步的精采推演,言語交鋒,邏輯辯論,策略攻防,法理運用,在人性盲點、事物死角、模糊空間,尋得真相與正義。而《流沙刑》顛覆了傳統法庭推理的寫法,透過不一樣說故事的方式,開啟另一扇窗,看見法律形式之外的深層意識與人性。

 

全書以瑪雅的視角描述,以案發現場的現行犯逮捕,羈押,錄口供,起訴,法院庭審,依標準法律程序展開。整部小說都是十八歲少女瑪雅的自白,也沒有其他人了,其他五人,包含開槍的兇手、被害人皆已死亡(其中一人重傷),法官必須判斷瑪雅射殺她的男友與閨密,是犯下這起慘絕人寰的校園槍擊案共犯,或是自衛,還是誤殺?多數的推理小說都是追查兇手是誰,而本書更細膩而深入的追查犯罪動機,瑪雅確定開槍殺人,但她的動機為何將導致截然不同的事實與結局。

 

為了追查事由,隨情節推展作者如手術刀般精準剖析彼此之間的關係,其中有階級、家庭暴力、愛情、毒品、有如叢林法則的高中生活,多層面向都隱藏在瑞典富裕平和的社會表象之下。書名《流沙刑》寓意瑪雅深陷在以為是的愛情之中,彷彿置身流沙沉溺,向下沉淪,抓不到任何求生的浮標,但是這些年輕如瑪雅其實不懂。有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對人生影響最廣的事件,大多都發生在二十幾歲,約   80% 的人生大事發生在三十五歲以前,三十歲以上的人多半是延續二十幾歲時所做的決定,或微幅調整,十幾到二十歲可能是決定人生的關鍵期。而這些在年輕時,身處青春期的我們懵懵懂懂,一如十八歲的瑪雅其實不懂。

 

關於推理小說,關於法律、正義、人性,該如何設定位階,也許最下層是法律,是形式,不一定是真相,往上一層是正義,正義實質意義高於法律形式,最上層是人性,其他喊得震天價響都是假的,只有人性才是真的。

 

流沙刑 STÖRST AV ALLT

作者:莫琳.派森.吉莉特  Malin Persson Giolito

譯者:郭騰堅

愛米粒出版 2017/10/12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推理小說 北歐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