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是一本寫實武俠小說,特別的地方在於背景是民國初年,江湖、俠客搬到近代,功夫、武林挪到威力強大的槍砲面前,也許正是民初的時空背景,作者選擇寫實路線,一如許多看武俠小說長大的熱血文青,在現實面放棄上山學藝的浪漫想法,但仍懷抱行俠仗義江湖夢,試圖在現代世界替武俠小說尋找一個出路。
小說從民初袁世凱短暫執政說起,一路寫到民國十五年南方革命軍北伐前夕,在軍閥爭權、兵荒馬亂的年代,描寫青年學子趙學謹隻身落魄來到北京,著魔似的迷戀說書,「臺上三兩步,觸到天盡頭,口頭四五句,人情都說透」,漸漸在北京茶館評書闖出名號,卻意外涉入江湖上八卦門和形意門的明爭暗鬥,因緣際會拜形意門為師。此時教他說書的掛名師父回山西太原省親,不幸遭曹錕曹大帥府的護院總管、侍衛官欺侮,趙學謹感念師恩氣憤不已,決意替說書師父報仇雪恨,面對強大的軍閥……。
小說在時間座標上,依隨著歷史事件時序展開,在空間座標上,緊緊結合老北京的「京味」和山西太原地方誌與地理環境,形成很「local 魅力」,讓讀者跌進老北京的時空,濃得化不開,時間彷彿停住了。評書(說書)由唱大鼓書演化來,清朝時原先多擺地攤撂場子、在空地上評書較多,只有十分之一在茶館,庚子年斷大煙時(鴉片),評書茶館才暢興一時,到袁項城(世凱)秉政到達巔峰。古人多不識字,聽說書就像讀武俠小說,評書人常說「書說險地才能掙錢」,可見說書人口中的刀光劍影並不亞於現代武俠小說的驚險描述。
《國術》既然是寫實派武俠小說,肯定會牽涉到官府,廟堂(官府)和江湖的關係很微妙。「俠」起源於漢代(史記遊俠列傳),原先是有地方基礎的民間武裝組織(有點像黑社會),如關東朱家、郭解之流,不見容於官府,話說古代文、武雙刃兩大神器,「文」被統治階層收買,成為士大夫階級,「武」(俠客)威脅太大,只能流落草莽,另成一個檯面下的隱性世界(江湖),當黑暗政治當道、正義不能伸張時,「武」(俠客)就浮出檯面主持正義,成為民間受難疾苦百姓的心靈出口。廟堂和江湖就像世界的顯性與隱性,每一件事的冠冕堂皇之下,都另有一個江湖。
每個文人都有江湖夢,武俠不死繼續燃燒,我期待看到另一個武俠小說盛世。
國術
作者:張軍
明日工作室出版 2012年05月10日發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