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死大盜之螢火蟲兄弟》時,讓我想起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火車大劫案》,兩本小說同樣以紀實手法描述彼時驚天動地的犯罪事件,同樣考究鉅細靡遺的歷史背景,用大量史料堆砌,潛入歷史實境,捕捉時代氛圍,原汁原味呈現當時令人矚目、深植人心的劫案。歷史小說(紀實小說)最困難的是寫出新意,《不死大盜之螢火蟲兄弟》做到了。
小說內容描述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1933~1934年,「螢火蟲兄弟」瘋狂搶劫銀行,那是黑暗的年代,也是瘋狂的年代。
所謂歷史,是透過政治正確的角度記載過去,當然不會記錄綠林好漢打家劫舍的行徑,作者湯瑪斯.穆倫(Thomas Mullen,《末日小鎮》作者)另闢蹊徑,捕捉「歷史的空隙」,歷史相佐傳說,從鄉野奇譚的視角編排,寫出官方不會承認,對抗體制的黑暗英雄,從「螢火蟲兄弟第一次身亡」、「螢火蟲兄弟第二次陣亡」、「螢火蟲兄弟第三次翹辮子」依序展開。真實曖昧不清,民間與官方各自投射,官方說法「螢火蟲兄弟」搶銀行殺人,自大盜狄林傑(Dillinger)死後晉升到政府頭號公敵,江湖說法「螢火蟲兄弟」對抗邪惡體制,劫富濟貧,且有不死傳說的英雄。
當時,一次又一次(共三次)警方宣布剿滅「螢火蟲兄弟」,發布新聞「螢火蟲兄弟」死亡,一次又一次「螢火蟲兄弟」死而復活,繼續瘋狂搶劫銀行,最後驚動喊水會凍結的調查局胡佛局長,親自下令指揮。彼時年代久遠,行事草率,無法證明到底哪個環節出錯,而人們相信「螢火蟲兄弟」真的不死。
歷史無法說明、傳說渾沌不清的模糊空間,作者啟動魔幻寫實手法,填補未知的空隙,奇妙的是又沒有完全掉進魔幻裡,保留紀實文學原味,一草一木真實考究時代脈動,而那渾沌的傳說──「螢火蟲兄弟」不死傳奇,正是最迷人的地方,每一個黑暗年代都需要英雄,閱讀時即使嚴苛的讀者如我,都願意相信這是真的,甚至希望「螢火蟲兄弟」永遠不死,對抗不公不義的荒謬體制,那是一個苦悶沒有出口的時代。
作者不願意流於通俗犯罪小說,在歷史上、文學上、人性面深入剖析,對背景知識詳實探討,面向飽滿,故事生動,令讀者彷彿置身經濟大蕭條時期。閱讀當下,你又不會覺得太陌生,「銀行貸款給你,最後卻沒收你的房子,對未來、對前途、對財產再也沒有安全感,與我們現在正經歷的經濟衰退有多相似」。但是你又不能真的去搶銀行,而且你會死,那就來看《不死大盜之螢火蟲兄弟》。
螢火蟲對抗不了太陽,但黑暗中,螢火蟲微弱的光彌足珍貴。
不死大盜之螢火蟲兄弟
THE MANY DEATHS OF THE FIREFLY BROTHERS
作者:湯瑪斯.穆倫 Thomas Mullen
譯者:黃思瑜
木馬文化出版 2012年05月30日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