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憶守密人

 

失憶守密人》書名聽起來像類型小說,其實是一本文學小說,原書名The Last Days of Ptolemy Grey直譯是托勒密.葛雷的最後時光,是關於一名91歲黑人老人回憶的重量與人生的輕盈,人生人生,不論璀璨或蹣跚走過,最終時間將遺你以痀僂卑微的老人,而年輕時的回憶是否成為救贖?托勒密的回憶裡有一個秘密。

 

 

小說描述91歲黑人老人托勒密坐困愁城,不,他坐困在一棟骯髒雜亂的公寓,被世界遺忘,他也棄世界如遺,更糟糕的是照顧他日常生活起居的姪子因不明原因慘死街頭。托勒密的外甥女遣她收留的孤兒17歲青少女蘿賓來探望他,蘿賓意外和托勒密結為忘年之交,青春彷彿活水爲早已乾枯的生命注入新泉源,喚醒生命的熾熱。蘿賓帶漸漸失智的老人看醫生,醫生建議老人使用一種仍在實驗階段的新藥,也許有效但副作用不明,托勒密的直覺告訴他醫生是魔鬼,魔鬼送你寶藏,交換你的靈魂,代價將是他的餘生,但是托勒密需要清醒的意識好回憶起他背負數十載的祕密……

 

 

文學小說該是什麼風貌?閱讀小說時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文學小說的型態很多,有些講究文字技藝,有些描述抽象的感情,有些記下人生某個當下的深刻感受,某些令我閱讀時不自主憶及往事,或心嚮往之,不一定像類型小說這般強調故事的趣味。倘若缺少故事滋潤與張力那就非常考驗作者的功力,所以好的文學小說一書難求,這讓我想起古典音樂中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由於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顧名思義只有大提琴,完全沒有別的樂器,很容易流於單調枯燥,但深得神韻與內涵的演奏往往被視為古典音樂中的極品。近日看到書友施達樂(《小貓》作者)的書評說:"純文藝"就是"概念先行"的小說;而類型小說必須"故事先行",讓我恍然大悟,心有戚戚焉,有些作者的概念與想法就是寫到你心坎上,寫出內心深處說不出的呢喃,有些作者的字裡行間敘述,文學氛圍自然而然滲透進來,有些密度高,有些密度低,濃淡皆令人心曠神怡,好看的文學小說比類型小說還深刻好看,但問題是難看的文學小說太多了;相對來說類型小說容易用故事來討好讀者,用故事來引人入勝,而困擾我的類型小說閱讀是流於公式的類型小說,如嚼蠟般索然無味。心有所感,並不是說文學小說和類型小說哪一個好,兩者我都愛看,讀者眼中永遠只有好看的小說和難看的小說的區別。

 

 

失憶守密人》不是強調故事性質的小說,慢慢湧出的回憶勾勒老人的一生,人生萬事消磨盡,惟有清香似舊時,關於童年回憶,家族親情,感情困頓,影響生命的人與秘密,艱辛歲月裡的貧困,惱人的種族主義,蘿賓的青春一如最佳藥引,把人生的種種滋味重新提味出來,透過老人的心境重溫,而老年聽雨僧廬下,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箇中滋味,雋永的情感,宜慢慢品味。

 

失憶守密人 THE LAST DAYS OF PTOLEMY GREY

作者:華特.莫斯里 Walter Mosley

譯者:汪芃

木馬文化出版 20121226日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文學小說 美國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