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承認,真正喜歡J.K.羅琳是在讀完《臨時空缺》和以羅勃.蓋布瑞斯(Robert Galbraith)為筆名的《杜鵑的呼喚》之後,原因因為她不畏嘗試,挑戰突破昨日之我,走向更完整更全面更成熟更好的作家,不像某些作者一成不變,重複復重複,停留在舒適區域。在哈利波特之後,她寫《臨時空缺》,是嚴肅文學,內容關心英國社會議題,藉此宣告她「轉大人」,告別青少年文學,雖然某些書評評論缺乏活力,但我讀得津津有味,認為她成功了,接著《杜鵑的呼喚》帶來更大驚奇,她不願以J.K.羅琳的筆名發表即代表濃濃的挑戰企圖,靠實力而不靠名氣,亦不願讀者先入為主。本書出版時,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羅琳,打扮成她心目中偵探史崔克(本書主角)的模樣──灰色西裝加粉色系領帶,對書迷侃侃而談:我從小就熱愛犯罪推理小說,現在也是。在我看了特別多偵探小說後,我覺得《哈利波特》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推理小說。還說:以羅勃.蓋布瑞斯為筆名創作的推理小說將不止七本,肯定會比哈利波特多。

 

 

閱讀前容我先提醒,《抽絲剝繭》(The Silkworm)是私家偵探柯莫藍.史崔克(Cormoran Strike)系列第二部,第一部是《杜鵑的呼喚》(The Cuckoo’s Calling),兩本皆是獨立故事,可以獨立閱讀,但從第一集開始看更有感覺,知道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會更有共鳴。若來不及閱讀,我補充一下,《杜鵑的呼喚》一開頭充滿濃濃的福爾摩斯與英國味道,「你從阿富汗來?」,偵探史崔克是來自阿富汗的退役憲兵,曾任職特偵組,獲頒英勇勳章,在戰役中失去右小腿,裝上義肢行動,他是著名的搖滾明星強尼.羅克比(Jonny Rockeby)的私生子;女助理蘿蘋(Robin Ellacott)原先是派遣公司派來的臨時秘書,她為偵探這一行不惜放棄廣告公司、人力銀行的高薪,和不惜屢屢惹未婚夫馬修生氣,但真正讓蘿蘋生氣的是史崔克看不出她和他一樣內心燃燒對真相的渴望,生氣史崔克看不出她對偵探的潛質。史崔克和蘿蘋是福爾摩斯與華生,是蝙蝠俠與羅賓。首集是美麗名模露拉.藍德利(Lula Landry)的死亡之謎,充滿英國的名人文化、明星八卦,嘲諷拜金主義,探討名氣帶來的壓力、階級意識、與美麗名模的迷思。

 

第二部《抽絲剝繭》很有意思,羅琳選擇熟悉的戰場──出版業,主題是「死了一個作家之後」。作家歐文.昆恩(Owen Quine)寫完新書,和他的經紀人大吵一架後帶著他的新書消失,原先只是昆恩太太委託私家偵探史崔克尋找丈夫,但事情卻往最糟糕的方向發展,而且匪夷所思,昆恩的死狀和新書內容雷同。作者死了,兇手是誰?每個看過新書的人都有嫌疑,昆恩太太、昆恩的情人、經紀人、編輯、出版商、昔日好友如今卻水火不容的知名作家范寇特(文人相輕?),統統入列,每個嫌疑犯都古里古怪帶著怪癖,該說什麼呢?畢竟這是作家的世界!謀殺案風格怪誕,靈感取之於文學。

 

 

第一集《杜鵑的呼喚》最成功、帶來最多樂趣的地方是人物塑造──史崔克和蘿蘋,第二集《抽絲剝繭》不必磨合鋪陳,直接進入狀況,延續架構,直接帶來閱讀趣味。史崔克有一切冷硬派偵探的頹廢症狀,但賦予他一副樂觀的靈魂,從不被生活擊倒(或是直到他被擊倒);蘿蘋是善解人意的完美助理,是美女版華生(很討喜),「蘿蘋出任務」讓我興奮,彷彿高潮即將啟動。

 

一本書引發謀殺,骨子裡是J.K.羅琳對出版業的探討與批判(這不能說是很特殊的情況,但由全世界最暢銷的作家來談就有意思),藉由謀殺案的調查一一現形,其中不乏編輯與經紀人對作家的尖酸刻薄批評,最經典的莫過於出版商所說,「出版業正面臨迅速改革和接受新挑戰時期,但有件事依舊和一百年前一樣不變,亦即:內容就是王道」,羅琳以双面刃調侃獨立出版,一面批評情色幻想寫作(影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一面諷刺「傳統的出版家就算被一本好書砸到腦袋也不知道那是本好書」,諸如此類,逗得我很樂。

 

一本書不可能沒缺點,小說裡的書中書(昆恩新書)表現不理想,過於抽離現實,未能另闢迷人的意象,延伸或呼應主題,只作為謎題與隱喻,這一點可惜。昆恩的新書書名《邦彼士墨利》(bombyxmori),在拉丁文中是「蠶」的意思,亦是本書英文書名The Silkworm,中文書名進一步闡釋為「抽絲剝繭」,兼具雙重意義,一是比喻作家寫作如蠶吐絲般辛苦(春蠶至死絲方盡),另一是偵探探案「抽絲剝繭」的懸疑過程,書名盡得中文之奧妙。

 

 

如果史崔克是作者羅琳幻想中的偵探,那女助理蘿蘋就是作者的化身,謀殺是古老的主題,羅琳替謀殺穿上時尚的新衣。她不同於傳統推理小說的寫作方式,特別注意小細節與氛圍,那些小細節與氛圍往往觸動讀者心弦,愈看愈有滋味。我也愈來愈喜歡羅琳,不僅因為她也是槍手(兵工廠阿森納)的球迷,小說裡提到的第一場球賽兵工廠vs.熱刺,被稱為「北倫敦德比」(德比:英文derby直譯,意思是同一城市的兩支足球隊比賽),這是英格蘭頂級聯賽最熱血最激動的德比,原因還因為羅琳是關心社會的作家,不只表現在作品裡,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羅琳捐款1百萬英鎊資助反對蘇格蘭獨立陣營Better Together(在一起更好),雖然我支持蘇格蘭與英國分手快樂,但喜歡羅琳身體力行關心社會。如果你是關心文學、關心英國社會,喜歡作家、喜歡推理的讀者,你會為羅琳在新書嵌入的小細節著迷,更別說那些扣人心弦的懸疑與耐人尋味的人性,我喜歡羅琳的新書《抽絲剝繭》,為它著迷。書迷如我亦衷心期待:BBC宣布將改編私家偵探史崔克系列《杜鵑的呼喚》《抽絲剝繭》成電視影集,羅琳將親身協助。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抽絲剝繭 The Silkworm 

作者:羅勃.蓋布瑞斯 Robert GalbraithJ.K.羅琳 

譯者:林靜華 趙丕慧 

皇冠出版 2015/01/26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推理小說 英國小說
    全站熱搜

    快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