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白色夾竹桃》時,腦海響起巴布.狄倫的歌聲,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fly,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一個男人要走完多少路,他們才會叫他男人?
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海洋,牠才能在沙灘上睡覺?
心裡自動把歌聲裡滄桑和無奈,搭配小說灰矇矇的景色,像是在旅途中,身後的出發點已不復存在,不能回頭,往前沒有終點,看不見路的盡頭。孤零零一個人站在路途中……。
小說描述雅絲卓和母親英格莉相依為命,英格莉是詩人,她不像一般媽媽教導女兒傳統價值,她以鄙視世俗的藝術靈魂餵養雅絲卓,她教導女兒,我們是權杖,我們將神祇吊在樹上。雅絲卓很崇拜母親。12歲那年,母親因愛生恨,殺了負心情人入獄,雅絲卓從此孑然一身漂泊不定,流浪在一個又一個寄養家庭。
妳是我的家,媽媽;除了妳,我沒有家。
六年間,雅絲卓經歷五個寄養家庭、兒童收容中心,12到18歲是人的一生中最困惑、辛苦的歲月,而陪伴著她的是孤獨與失落,和靈魂、身體不斷的受傷,雅絲卓的人生遭遇粗暴和撕裂,她靠著自己的意志力堅強求生。
這是本女性成長追尋小說,濃郁的文學描述和如薄霧般裊裊詩意,讓小說讀起來有朦朧的美感,也因此缺少敘事的清晰精準,正如看不清楚的少女心。全書最精采之處是雅絲卓在五個寄養家庭間的際遇和她內心的掙扎,一道一道深刻的傷痕,背著記憶行李徬徨流浪的女孩,沒有邊際的寂寞海。而「母女情節」的愛恨情仇,我覺得是成長必經的苦澀。這些那些,成長的苦澀,我翻箱倒櫃找出當時愛看的那首詩(泰戈爾的),紀念那段青澀歲月:
我的旅行的時間很長,
旅途也很長。
天剛破曉,我就驅車起行,
穿遍廣漠的世界,在許多星球上,留下轍痕。
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
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
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
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
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白色夾竹桃 (White Oleander)
作者:珍妮特.費祺(Janet Fitch)
譯者:蔡憫生
高寶出版 2010年06月23日發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