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廣島末班列車》時,心裡一度有些質疑,該從哪個角度解讀廣島和長崎這世界歷史上唯二受到核子武器攻擊的悲劇,從戰爭角度?政治角度?二戰軸心國侵略者應該受懲罰的角度?還是原子彈被害者的角度?隨著一頁一頁展開,這些疑問都自然消失,就從歷史的角度還原重建歷史現場,不必批判功過對錯,把真實場面還原在世人面前、追蹤原爆生還者的一生,讀者心中自有一把尺,自有判定,更重要更高層次的問題是,不要再發生核武攻擊,不再發生足以引發世界末日的慘劇。
這本書描述的原爆場景,比起所有我閱讀過科幻小說描寫的世界末日還讓人害怕,我遍尋形容詞,大概只有荒涼和地獄四字勉強可以形容。從1939年8月愛因斯坦和其他幾名科學家共同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開始,成立「曼哈頓計劃」研製原子彈,美國與納粹德國展開核子競速,誰先擁有原子彈即可改變世界戰局。1945年7月杜魯門總統拍板決定:去投擲那顆大炸彈吧,現在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了。曾經有無數人試圖揣測杜魯門總統下決定的心情,不少人主張如果羅斯福總統未辭世,他將不會按下這顆悲劇的按鈕。
1945年8月6日,小男孩(Little Boy)原子彈轟炸廣島。
1945年8月9日,胖子(Fat Man)原子彈轟炸長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悲劇從來沒有停止……。
除了思考杜魯門總統決心投下原子彈的正當性,或是有其歷史背景與需要,我也不能理解日本軍國主義當時的「玉碎」主張,堅持「奮戰到底」(staying on the course),要不就是將死於戰敗,拖著美國人一起下地獄。甚至隱瞞日本國民兩次原爆傷亡損害,軟禁裕仁天皇要求繼續戰爭。只能說戰爭讓人瘋狂,失去人性,使人類彼此做出毀滅性的悲劇行為。我不能保證下一次戰爭時(希望永遠沒有)人類會比較理智,只能祈禱戰爭永遠不再發生。
《廣島末班列車》還原原爆發生的前一刻,一切如常,廣島和長崎居民正在做他們每天做的事,從投彈的那一刻,時間暫時停止,以萬分之一秒慢速緩行,訴說天地變色的核子分裂、物理作用如何發生,惡魔如何奪去人類的生命,從前我們只聽過籠統的形容,相當於兩萬噸的炸彈爆炸,這回清清楚楚看著地獄,原爆生還者描述親身經歷、親眼所見,地獄莫過如此的可怕景象,和原爆生還者一生的真實故事。所謂一生,我必須很難過的說大部分很快死於輻射傷害。
在一次原子彈爆炸中生還已是奇蹟,但是還有奇蹟中的奇蹟,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有幾位同時經歷廣島和長崎兩次原爆生還,他們生還的原因和目的,我認為是為了見證歷史──原爆毀滅性災難,和告訴世人──停止使用核武。
廣島末班列車:1945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
The Last Train from Hiroshima
作者:查理.裴列格里諾(Charles Pellegrino)
譯者:廖素珊
商周出版 2011年07月31日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