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其實我們沒有辦法一一細數錯過的事,錯過的要比經歷的事多。
傳統小說故事裡,我們很容易找到這樣的故事,某個王子從小被掉包了,他過著乞丐的生活,卻看著假王子過著屬於他被寵愛、幸福的人生,這樣被偷走的,其實是身分,並不是人生,「互換的身分」這形而上主題,經常在文學小說裡被討論,那人生是如何被偷走? 誰能從你手中偷走人生?
《被偷走的人生》裡,傑瑞米決定在二十歲生日時為情自殺,他得不到青梅竹馬玩伴維多莉亞的愛,他混著威士忌吞下了安眠藥……。
一年後,他醒了,他不記得這一年的日子,這一年在他腦海裡是一片空白,可是維多莉亞在他身邊。
再兩年後的生日,他醒了,維多莉亞已經是他老婆,他不記得這兩年間發生了什麼事,可是他的人生還在活生生地繼續往前走,他只在這一天清醒,他無法控制他的人生。
數年後的生日,他又醒了,他只有生日這一天,他像偵探一樣,推理著空白的記憶中,他的人生發生了什麼事?他看見他的人生走到不同的方向,可是他無能為力。
他一次次在不同年的生日醒來,他失去了他的人生,他只在若干不同年的生日清醒,他看著他犯下的錯,帶來的傷害,他只有當天短短的二十四小時,可以挽救一切、拯救心愛的人…….。
小說很容易閱讀,解構主義的文字,像是看電影般的跳躍切換呈現,很有戲劇張力,讓閱讀者好奇著一頁一頁往下翻,想弄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看著小說,回憶曾經犯下的錯誤,想著可以改變的事,和選擇的力量,作者高明的說故事技藝,已經達到目的。人生其實是被自己弄丟的,如果四週烏雲密佈,身處窮山惡水,請堅持,永遠不要放棄自己。
馮內果的祈禱文:
主啊,請賜我平靜,讓我接受不能改變的事,
請賜我勇氣,讓我改變可以改變的事,
並請賜我智慧,讓我能夠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被偷走的人生
作者:提耶希.柯恩(Thierry COHEN)
譯者:林說俐
商周出版 2010年01月29日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