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覺倫,不忍釋卷,
米涅.渥特絲的風格,盡在這本她最新的小說裡。
這是一個有關受傷的故事:
查爾斯.阿克蘭中尉,指揮「灣刀」裝甲偵搜車遇襲,從伊拉克戰場後送回英國。他不僅半邊臉永久毀容,還瞎了一隻眼睛,個性也有了轉變...,同時倫敦發生了三起謀殺案......。
關於英雄:重傷但倖存,還是寧可陣亡?
關於傷痛:幻痛,如截肢病人會在被截去的殘肢上感覺的疼痛。
關於受創:憤怒、個性轉變、自我孤立、對性的態度、後續反社會行為、報復.......。
心理醫生對受傷的中尉說:你無須害怕同情,但寂寞就值得畏懼。
中尉說:受傷後,只有這一件事我越來越擅長,學著去適應。
戰爭取決於人心,受傷中尉的戰場,存在於他的心中。
饒富趣味,這次米涅一口氣安排了三位心理醫師登場,但人生有「測不準原則」。
變色龍如何千變萬化,但他的影子是忠誠的。
小說分成兩個部分:
前半段米涅細說一個從伊拉克戰場受傷軍人療傷的部分,特別著重在他的心理療傷層次,還安排了三名心理醫師進場,透過不同個性與處世哲學的心理醫師,以外在不同觀點來看這名受到嚴重創傷的中尉,挖掘出原本感情的舊傷,而受傷、療傷已是普世價值了,是每個讀者不可避免的部分,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與同情。
第二部分就是米涅的拿手好戲,混亂與多層次並行,看她的小說必須很當心,需要在混亂中自己發掘、組織起事實的架構,否則一恍神,就忽略了重要的線索,她的答案一向在最末幾頁才會給你。 她也相當程度的玩起與讀者的互動,在她的敘述中,讀者會在心中發展她呈現的片段。 在多層次與混亂中,米涅談到了街頭遊民、蹺家少年、同性戀、吸毒者、夫妻間感情的強者與弱者、自我感情調適...,這些在命案發展的過程中一一呈現,米涅眼睛的焦點經常擺在社會的邊緣人。
最終,破碎凌亂散落一地的,也許正是我們的寫照。
受傷中尉選擇清教徒苦行僧的生活態度是一種解脫嗎?
掩卷輕嘆!